那天阳光正好,微风不燥,央视《走遍中国》摄制组的无人机在太湖上空盘旋。
"好家伙!这公路会笑!"导演老王盯着监视器直拍大腿,画面里的环太湖公路蜿蜒曲折,活脱脱一只咧着嘴乐的江豚。
186公里的环太湖一号公路成了最近的热门话题。这不,文旅局的张科长正骑着共享单车慢悠悠地晃悠在路上,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小曲儿,时不时停下来对着手机地图发呆。"这块湿地像不像被啃了一口的绿豆糕?"他冲着路过的骑行队伍吆喝,惹得大伙儿凑过来指指点点。
望亭碑廊的石碑静静立着,上面的字迹已经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。唐朝的李白在这里留下"太湖三万六千顷,七十二峰倒影清",苏轼也不甘示弱写下"水光潋滟晴方好"。这些诗句像是古人发的朋友圈,隔着时空跟后人打招呼。张科长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凹凸的刻痕,仿佛能摸到千年前的墨香。
雕花楼里的故事更精彩。解说员小李扒拉着窗户上的雕花,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:"瞧见没,这牡丹花蕊里藏着蝙蝠,这叫'福在眼前'。老祖宗玩谐音梗可比现在年轻人溜多了。"满屋子的游客顿时恍然大悟,举着手机对着雕花一通猛拍。
紫金庵的十六尊罗汉塑像堪称宋代表情包大全。左边第三位怒目圆睁,活像小区门口下棋输了急眼的王大爷;右边第五位慈眉善目,像是要给每个游客发压岁钱;最绝的是角落里那个托腮沉思的,表情跟当代年轻人深夜emo时一模一样。
要说最热闹的还得数苏绣小镇。绣娘们飞针走线,把太湖的晨昏晴雨都绣进了绸缎里。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正对着绣绷发愁,"这水波纹怎么绣都不够灵动"。旁边的老师傅叼着烟卷慢悠悠指点:"你得先把湖看进心里,手上的针自然就知道往哪儿走。"
骑到吴江段的时候,张科长突然来了灵感。他掏出手机对着湿地公园咔嚓一拍,发到工作群里:"快看像不像爱心巧克力?缺的那一角准是让太湖偷吃了。"群里瞬间炸出一堆回复,有人说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,有人说是上帝打翻的抹茶粉,最绝的是后勤小刘回了一句:"这不我家闺女昨晚啃的绿豆糕嘛!"
风力发电机在夕阳下旋转,远看像是巨人插在太湖边的棒棒糖。几个大学生模样的骑行者停在路边拍照,戴渔夫帽的姑娘突然惊呼:"你们看那朵云!像不像食堂大妈掂勺的姿势?"同伴们笑作一团,七嘴八舌开始给云朵起名。路过的大爷听得直摇头:"现在的年轻人,看啥都像吃的。"
暮色渐浓,最后一站是渔洋山观景台。整个太湖在夕阳下泛着金红色的光,水天交界处像是被谁用打火机烤过似的。张科长摸出保温杯灌了口茶,突然想起早年间听老渔民说的故事。太湖底下沉着伍子胥的宝剑,每逢月圆之夜会发出龙吟般的声响。虽然没人真的见过,但这传说给太湖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
回程路上,路灯次第亮起,像是一串被点亮的珍珠项链。骑行队伍里有人哼起了小调,歌声飘在湖面上,惊起几只夜鹭。张科长低头看了看手机,文旅局官微刚发起的#给太湖取外号#话题已经热火朝天,最受欢迎的一条是"上帝的调色盘打翻在了苏州"。他笑着摇摇头,心想明天得去会会这个取名鬼才。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
配资平台口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