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冲突爆发以后,受到西方各种制裁,俄罗斯这边政府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内循环。不少人觉得,俄罗斯面积大、资源多,靠着家底子,完全能走内循环的路子。
还有人说,咱们是外向型经济,想学俄罗斯那种玩全内循环根本行不通。这类说法有点一叶障目,光盯着表面看,忽略了实情。其实俄罗斯自身也搞不成纯内循环。说白了,他们的工业体系还是沿袭苏联那一套,很多领域发展偏科严重,有些关键货色全靠买进,内循环这一说根本撑不起来。
主粮可以保证自给,蔬菜不行
俄罗斯地盘确实大得很,尤其西部那块平原地带,种粮倒是再合适不过,也难怪人家常年霸占着全球粮食出口大户的席位。一直到现在,俄罗斯主粮的自给率都能飙到185.4%。
俄罗斯不仅粮食能自给自足,还能有富余出口。而且,肉类产量也是相当可观,自给率高达101.6%;鱼类更不得了,自给率冲到153%;至于植物油,更是达到了211%,那产量杠杠的。
说起来,俄罗斯因为天气原因,蔬菜这块一直是短板,自己种的根本不够吃。每年都得从咱们中国进口不少蔬菜过去,主要还是那边阳光不太给力,加上天冷,寒冷时间又长,还没几个月是适合种菜的,一年下来,算下来也就90天能种植。一般从10月一直冻到来年7月,都没法种菜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要想让蔬菜能自给自足,只能搞那种反季节种植了。
到现在为止,俄罗斯的蔬菜自给率还没达到90%,尤其是像远东这些地区,平时吃的蔬菜差不多全靠咱们中国供应。在这种境况下,俄罗斯想完全自给,基本上是不现实的,还是得和其他国家保持来往。
不仅是蔬菜这块儿,俄罗斯轻工业一直拉不开架势,像衣服这一类,大约一半都是得靠咱们国内进货。
衣服都是从中国买的
你还记得90年代去俄罗斯做买卖的中国倒爷不?那会儿苏联刚散伙,俄罗斯到处都得重头来,轻工业这茬是真跟不上。那阵子大家最常挂嘴边的就是——俄罗斯人开着坦克出来换面包、换衣裳和各种生活用品。
虽然听着像段子,实际上还真没说错。哪怕过去了三十多年,俄罗斯本地的服装行业还是不太行。无论是衣裳还是鞋子,说白了,全靠进口。要是哪天外面断了供,俄罗斯老百姓穿啥都得犯愁。
俄乌那事爆发后,喀山这地儿有45家有头有脸的服装品牌门店都关门大吉了。外面的洋品牌一走,照理说是自家服饰行业大展拳脚的好机会,结果偏偏就搞不起劲,俄罗斯人压根没接住这个局面。
像是在莫斯科那些商场里,差不多每十家品牌店就有四家是国际大牌,某些地方洋品牌扎堆得更厉害。中国品牌在俄罗斯那边还真挺受欢迎,这两年中国的衣服在俄罗斯市场扩张得飞快,生意是一年比一年红火。
俄罗斯本土品牌这些年一直难有起色,说白了,核心症结就在供应链没搭起来,供货商一阵一阵地变,根本不牢靠。圈里不少行家都觉得,要是缺了国外合作伙伴,俄罗斯企业就很难给市场输送产品,因为他们做服装、鞋子的关键材料,基本还得靠进口。
眼下在俄罗斯,纺织品做成品的市场占有率连25%都摸不到头,就连纺织设备都大量靠外头买来。打个比方,俄罗斯某个女装牌子,用的原材料有80%是从白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还有吉尔吉斯斯坦那边运过来的。再加上原材料和运输方面的费用不断往上飙,搞到最后,衣服在门店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。
碰上这样的情况,自己搞生产反倒没多大划算,直接从外面进口衣服还省事。到2023年为止,我国在俄罗斯服装进口市场里,份额已经突破了40%,贸易额飙到了120亿美元,像服装、鞋子、纺织原料、皮具这些都算在内。
眼下这规模还在往上窜。据行业里的数据,俄罗斯市场上超过一半的服装都从咱们这边进的货,像运动装、裤子、大衣、夹克、连衣裙、针织类衣服啥的,全都包括在内。
从这些情况一瞅就明白了,俄罗斯现在其实和早些年的苏联有点像,自己家的经济循环很难跑顺溜。虽然人家地盘大,粮食吃喝这些压根不用愁,而且油子和矿啥的也是储备丰厚得很。
问题就在这,俄罗斯的确能把矿产还有各种原材料往外卖,可很多工业产品人家自个整不出来,不得不从别的国家买回来。
和苏联那会儿差不多,整体实力确实很猛,可偏偏就被轻工业这块短板给拖住了脚。让人纳闷的是,苏联早些年没整明白,现在俄罗斯还是迈不过这道坎儿,背后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,原因挺复杂的。
俄罗斯没有发展轻工业的地理条件
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将近是咱们两倍,说起来,妥妥的世界上面积老大。其实掰开了说,俄罗斯大片地方特偏远、人迹罕至。一说轻工业,偏偏就特讲究地理位置。
咱先聊聊啥叫轻工业,说白了,就是跟普通老百姓的穿吃用住有关的那些产品。这些东西咋制造出来,不管是为了满足家里人用,还是想要换点外汇,最讲究的就是得挑个合适的地方建厂。
俄罗斯地盘确实挺辽阔,可大部分地方都藏在亚欧大陆心脏地带。这些地儿既离大海远,又和人口密集的区域没啥关系,说到底,在这些偏僻角落发展轻工业,确实没啥可能性。
就拿西伯利亚举个例子吧,要是在那儿搞个服装厂,光是原材料的运进运出,还有成衣的物流费用、时间,全都得翻几倍。这样一来,即使做出来的衣服品质再棒,估计也没人愿意买,成本太高,根本不划算。
有人也许会觉得,俄罗斯人压根不用惦记出口,自个儿把服装产业搞起来,满足自家人的穿衣需求就行。理论上说得通,可真操作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。俄罗斯人辛辛苦苦建个厂房,供应链好不容易搭起来,结果做出来的成品反倒比进口货还贵。遇上这种情况,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买外来的衣服,不会费这大劲自己造。
跟咱们比起来,咱们之所以能把轻工业搞得这么红火,变成全球的“世界工厂”,很大一个原因就得归功于咱们的地理条件确实给力。
咱们国家的轻工业基本上都扎堆在东南沿海那一片,像长三角、珠三角这俩地儿,工厂一个挨一个,可热闹了。
厂子都愿意往这片扎堆,主要还是路好走,物流运转快,再加上离消费市场也不远,不管是做货还是运货,钱能省不少。正因为这些优势,各类产品做大做强起来,搭建供应链啥的也都特别顺溜。
俄罗斯嘛,地理上确实差点意思,人家本地人也不怎么爱干轻工业那一套,外资看着都提不起劲,投资意愿也低。说白了,不管是衣服鞋子,还是吃的用的、汽车这些,放眼全球都挑不出啥拿得出手的俄罗斯品牌。
所以说回来,就是这么个意思,俄罗斯咋脱身靠自己内循环搞经济发展?毕竟想让轻工业玩得转,还得有足够多的人口托底当后盾才行,这点摆在那里。
人口密度不够,提高了产品成本
俄罗斯总人口不满1.5亿,跟咱们国家一比,人口真心少,人口密度也赶不上。说白了,一个地方如果想把轻工业做大做强,还真的要有充足的人来撑起来才行。
人口本来就稀少,又分散着住,这样一来别说发展轻工业,连平时生活开销都要高得很。轻工业这条路,那得要用上不少劳动力,结果在这些花费本身就高的城市搞生产,最后东西做出来随便一算账,价格死贵,放市场上肯定卖不过别人,谁还愿意掏腰包买呢?
俄罗斯那边人就没那么多,还都分布得稀稀拉拉,这就让轻工业很难搞起来。要是把那1亿多人口全都搁在西部,人口密度上来了,不光轻工业更容易发展,城市运营方面的费用也能省下不少,做啥事儿都方便多了。
可事情偏偏卡在这儿,俄罗斯压根儿没法儿让大家都挤在一个地方安家过日子。要是真这样,原来沙俄时代打下来的那些地儿,不就成了空地,没人去看守、没人生活,那不得白白失去了嘛?
说白了,俄罗斯这不就碰上尴尬的两难嘛。要是想让自家轻工业和重工业齐头并进,那就要把人全都聚在一块儿。可一旦人都往大城市跑,大片土地就会落空,没人管没人住,俄罗斯心里头还怕这些地盘到头来守不住。
你要说回来,俄罗斯真想把这大片地儿牢牢守住,人就得往各个地方分散开住,这样一来啥都贵,发展轻工业根本搭不上趟。说到底,这就是俄罗斯人心头的一道坎,也是他们甩不掉的命数。
归根结底,不论是过去还是眼下,俄罗斯人为了稳住手里的广阔疆域,往往只能使劲折腾重工业。时间一长,外在条件再加上自己对轻工业的不够上心,轻工业这块短板就越拉越长,到如今,很多日常用的东西还得靠从国外买进来。
结语
从这些情况一看,俄罗斯要搞经济内循环根本行不通,像许多生活必需品,自己压根造不出来,还得仰仗外头供货。
说白了,靠着自家丰富的油气和矿产,俄罗斯还能靠出售这些原材料勉强养活点别的产业需求。话说回来,俄罗斯现在这状况让我们明白,哪有啥十全十美的国家?每个国家都有优势,也免不了短板,放到现在这世道,哪有一个真能彻底关起门过日子的?
轻工方面本来就短板,俄罗斯可真没法做到这样啊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平台口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